财务管理
对话柳传志:如果一味保护 行业就没法弄
2011-12-09 00:00  浏览:165




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收购IBMPC业务的签约仪式上。资料图片

柳传志

 

编者按

  加入WTO10年,国内各行各业的经济图景都被或多或少地改写,IT业或许算得上冲击最大的一个行业之一。入世前,国外品牌电脑要进入中国,需要缴纳超过100%的关税,还要有政府批条;而在入世之后,惠普、戴尔、苹果、三星等IT巨头一齐涌入,甚至把工厂建在中国,并且每推一款新产品都会在中国市场举行全球同步发售。

  这就好像突然把一直圈养着的小羊羔赶到了野外,从呵护有加到弱肉强食,颠覆性的环境变化让大多数羊羔被狼群撕咬致死,只有极少数的羊羔在拼争搏斗之后,反而慢慢地具备了狼性,并且开始在狼群中坐大。身上布满国际化“疤痕”的联想就是极少数化羊为狼的一只。10年时间,联想完成了从“联想”到“Lenovo”的国际化蜕变。

  引 子

  今年2月份,柳传志去美国旧金山开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本文当中出现的“联想”,如无特别标注,均指联想集团)董事会,过海关的时候,负责盖戳的工作人员问柳传志,你就是Lenovo的董事长?柳传志微笑着点点头。

  还有一次,柳传志跟着一个国内企业家代表团去俄罗斯莫斯科考察,当地负责接待的小姑娘对柳传志照顾有加。后来一打听,这小姑娘对别的中国企业都不清楚,就知道一个“Lenovo”。而在前不久《变形金刚3》上映的时候,柳传志专门花了3个多小时去看电影,就是为了看看在片中植入的联想台式一体机的镜头。虽然过后柳传志对片子评价不高,认为拍得比较俗套,但是说当看到“Lenovo”的标志时,还是很兴奋。

  种种小细节都让这位67岁的老人在心中暗爽,因为在柳传志看来,只有当国外的普通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认知达到一定的程度,联想的国际化影响力才能算落地。而联想目前这种在全球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力,10年前的柳传志可能没有想到。

  2000年~2004年

  梦想初启

  1984年,在北京中关村的一所小平房里,联想成立,柳传志当时放言要将联想做成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的大企业。随后联想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想,以致联想最早的国际化愿景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柳传志带着200多号联想员工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宣称要将联想汉卡卖到国外去,占领海外汉卡市场。

  当然联想找到更加靠谱的国际化路径是在12年之后的2000年,被柳传志选中的杨元庆,开始真正为联想的国际化进行谋篇布局。那一年9月,杨元庆带领陈绍鹏等联想高管到美国硅谷转了一圈,参观了英特尔、甲骨文等IT领域巨头,随后开了两天的闭门会议,得出了联想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的结论。

  2001年,在中国入世那一年,联想集团实行资产重组,分拆赴港上市,并且正式提出“国际化联想”的公司战略。

  实际上,当年联想选择走国际化道路是一个次优选择。因为当时联想PC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碰到了所谓的“天花板”,而IT行业的属性要求其不断扩大销售规模。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联想之前选择的多元化发展道路面临着失败的危险。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联想从单纯的PC制造领域向IT服务、软件集成、手机以及互联网各个方面渗透,不过均经营惨淡,甚至还拖累了PC主业,让竞争对手戴尔趁机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在确定走国际化道路之后,联想对多元化留下的摊子进行了“关停并转”,只留下了PC和手机。另外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在本土市场回击戴尔,当时戴尔以其独特的直销模式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中国市场更是攻城拔寨、如履平地。联想则在一番苦战之后守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就在此时,一直苦苦寻求转型的国际IT巨头IBM找上门来,想把已陷入亏损的PC业务甩卖给联想,双方一拍即合。

  惊险并购

  2005年~2008年

  在联想与IBM展开实质性谈判的2004年,联想的年销售规模为30亿美元左右,而IBM的PC部门则是130亿美元左右,当时外界对此项“蛇吞象”的交易颇不看好,即使在联想内部也是分歧严重。当时的谈判过程也像极了港剧剧情,联想不仅要对付TPG等竞购对手,自己提出的分步购买等方案也被IBM否决,IBM甚至一度关上了交易的大门,柳传志等联想高层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才将IBM拉回谈判桌。双方拉锯式谈判当中最艰难的则是专利技术,杨元庆后来说,专利技术方面的协议,联想和IBM商量到了签字的最后一分钟。

  就在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的PC业务的当天,在收购新闻发布会开始前的10分钟,柳传志等联想核心人物突然从会场折回休息室秘密商讨,甚至已经要求发布会主持人准备好可能宣布发布会取消的发言。10分钟后,主持人默念着取消发布会的台词,开始向主席台走去。就在即将步入会场的瞬间,杨元庆从休息室冲出来拉回了主持人。随后发布会照常举行,全世界见证了一家中国IT公司鲸吞美国巨头的新闻。而关于在这“神秘十分钟”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复,联想一直拒绝向外透露,柳传志曾经戏言,也许只会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披露。

  即使在联想完成收购IBM的PC部门之后,多数人也不看好两家整合的前景。当年柳传志在北大光华MBA班讲课,问看好联想后续整合的请举手,结果台下90个人只有3个人举手。有一朋友当时还跟柳传志说,买了IBM之后,即使联想死了也值了。柳传志想了想说,我不觉得值。但是随后几年联想的境况却越来越像大多数人所预计的那样滑向危险的边缘。

  2005年之后,尤其是从2008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联想的海外业务拓展乏力,出现大客户流失,并且没有抓住个人PC等消费业务的机遇。先后换了两任外籍CEO,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目标与联想的长期战略规划不尽吻合,文化方面的冲突也开始出现,甚至导致刘军、王晓岩等联想并购之前的业务干将只能以外派留学的方式来雪藏。

  到了2009年初,联想出现了近亿美元的亏损。而外界更愿意将此解读为联想整合不力的结果,很多人在等着柳传志或者杨元庆站出来承认联想国际化失败的那一刻。

  光荣时刻

  2009年至今

  站在了悬崖边上的联想迎回了精神领袖柳传志。柳传志在2005年将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交给杨元庆之后选择重新出山坐镇,杨则转任联想集团CEO。柳杨再次搭配之后,重组了公司架构,加大了本土高管在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比重,并且决定用中国式姿态走国际化道路。也就是将在国内市场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复制到俄罗斯、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并且加大消费业务比重,推出Idea系列产品,迅速提升了在这些新兴市场的产品份额。而在国内市场,除了布局4-6级市场的PC业务,联想买回此前卖掉的手机业务,并且成立移动互联业务部门,抢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新兴领域。

  联想以此迅速实现扭亏为盈,并且保持连续8个季度的业绩增长至今。而且联想在今年年中先后收购日本NEC的PC业务以及一家德国消费电子类公司,大有重启海外并购加速国际化之势。而在今年9月份,联想一改此前对国际化方面不做评述的低调态度,由柳传志出面宣布,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已经成功,并且频频安排媒体就此轮番采访柳传志和杨元庆。

  就在上个月(11月2日),柳传志选择在联想公布一份靓丽财报的时候宣布再度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由杨元庆接棒。那一刻,对于从联想集团功成身退的柳传志,对于杨元庆,对于柳27年前草创现已位居全球第二大PC厂商的联想来说,都是一个光荣时刻。不过对于联想的未来,对于一家还在国际化荆棘之路上跋涉的中国IT企业,柳传志说,“联想确实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我们越过的都是丘陵,在我们的前面才是真正的山峰。”